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休夫帶兩娃,她靠種田風生水起

第387章 孟津新居日正長

  明年正是鄉試大比之季,韋小楊本也可以去京城參加。

  但是,張夫子得知後卻是建議他留在南楚府。隻因京城秀才太多,舉子名額卻是有限,不如留在南楚府,中舉的幾率更大些。

  這和當初賀玉榮,冒籍科舉是一個道理。各府縣取士數量雖然根據生員數量分配,但考試題目卻是不同。

  相對來說,江南行省雖然文教興盛,畢竟不如京畿重地,集聚了各州府頂級人才。

  韋小楊將張夫子的顧慮說了,韋小葉自是點頭認可。她又沒科舉過,哪裡想得這麼周全。既然「專業」人士張夫子這麼建議,那還是聽他的。

  除了韋小楊,其他人則基本跟著去京城。包括李信、李瞳等人。

  八仙鎮如今已經頗有規模,也正如韋小葉當初所料,那些蓋好的宅院,自有前來進貨的大、小商人或買或租了。

  隨著人口增加,餐飲工坊中的酒樓、食肆鋪面的租金也是水漲船高。

  原來由三個村子合併而成的八仙鎮,隻有百餘戶數百人而已。如今常住人口超過五千!

  當初的鐘李村、張郭村工匠,靠著原住民的優勢,賺得盆滿缽滿。小日子比從前雲泥之別。

  且不說那些高手匠人,就是一般的匠人家眷,隨便在鎮上擺個小食攤子,雜貨攤子,每日都能賺上幾錢銀子不在話下。

  然而,隨著韋小葉要嫁去京城的消息傳來,李義等人舉辦了鎮民代表大會,商議再三做出決定:

  既然京郊也要創辦工業園,那他們還想繼續跟著韋小葉。他們多是沒有田地羈絆的匠戶,說走便能走。

  不過,八仙鎮好不容易建設好,工業園也有聲有色的辦好,這邊也要留人手。於是,上了些歲數的人,隻得不太情願的留下來,由李義負責管理。

  各家各戶年青力壯,或者有一技之長的人,則由李信、李瞳父子帶去京郊。

  因為要處理諸多雜事,搬遷涉及的人也不少,直到年後過完了元宵節,一行四百餘人才浩浩蕩蕩的出發。

  都是些百姓出行,陸瑾瑜早就委託了府城五家鏢局,出動了五十名高手護送。高知府為了示好,也派了五十名府兵護送。

  不僅如此,高知府還調了百輛馬車,借給韋小葉搬家使用。待府兵們返程時,再將馬車趕回。

  另外還有驛牌發給韋小葉,沿途可借宿驛站,借驅驛馬使用。

  陸瑾瑜是侯爺之尊,韋小葉水漲船高,她作為冠軍侯未婚妻,也自然能享受些特殊待遇。

  才行出府城三十裡,便到了都亭驛,這還是她第一次入住驛站,實在是開了些眼界。

  與印象中不同,這都亭驛簡直就是個古代版的度假村!

  這裡的住處也是分等級的,有上廳、別廳、花廳等。驛站內還有竹林、池塘、涼亭、園林等景觀,甚至還有馬球場!

  都亭驛長接了驛牌,聽韋小葉說借馬車,趕緊準備了五十輛。

  韋小葉自家有五十輛馬車,高知府借了百輛馬車,如今在都亭驛又借了五十輛。至此,全員都坐上了馬車。

  一日路過四驛,不緊不慢的行了一百二十裡,便在驛站歇息一晚。次日大早,補充了食水,換了驛馬之後,再行了六驛。

  如此行得半月,韋小葉一行人終於抵達京郊孟津縣!

  孟津縣令李庠早得了陸瑾瑜委託,接待韋小葉一行人。也直到這時,韋小葉才知道所謂的五千畝莊田,以前是皇莊,就在平逢山腳下。

  剛開始韋小葉還挺高興,畢竟看著李縣令的莊田輿圖,那裡北靠平逢山,南臨孟津河。這依山傍水的,還真是好地方啊!

  李縣令搖頭晃腦的贊同,便又誇起了這裡的與眾不同。韋小葉聽過之後,整個人都不好了。

  李縣令笑眯眯道:「陛下賜給冠軍侯的莊園,實乃皇恩浩蕩。這裡有遠山如黛,層巒疊嶂,實為藏風集氣,福澤綿長勝境。」

  「莊園之畔依山傍水,龍脈所聚,四象俱全,五行調和,實為難得一見的寶地。侯爺食邑在此,子孫後代亦能承祖蔭,享盡榮華富貴……」

  韋小葉本來還聽得笑嘻嘻,然而漸漸卻感覺有些不對勁兒了,「李縣令,我怎麼聽你說得很像墓葬風水之說?」

  李縣令聞言笑意更濃,「想不到韋宜人也懂!不錯,下官所說正是陰宅相看之道。那平逢山正是龍馬歸葬地,炎黃故裡啊!」

  「平逢山屬於北邙,整個這一片可是埋葬數十位帝王……」

  李縣令說得越嚮往,韋小葉聽得越惡寒。真是好傢夥,敢情莊田北部的群山,正是古今帝王墓。

  在皇帝和李縣令這些官員眼裡,這自然是最好的封地。可韋小葉卻是聽得有些害怕了。

  然而,這也沒辦法,不可能因為她害怕,就讓皇帝改了賞賜的莊田。

  因為之前是皇莊,這片莊田正中,本是有座大莊園,據李縣令說是內莊宅使劉太監所建。

  不過這老太監也不常來,平時是有個少監常駐,管理莊田和莊頭、家人等,同時負責收取皇莊子粒銀。

  所謂子粒銀便是皇莊佃戶的租田銀,通常每畝五分銀,二十畝便收一兩銀子。除此之外,田地所產還要交收成糧食的半數。

  李縣令介紹完莊田、莊園,見韋小葉沒有其他要求,便很有眼色的告退了。

  莊園倒是蠻大,方圓五百畝,各種屋舍齊全、精緻。

  韋小葉先將眾人全部安頓在莊園裡,最大的宅院是劉太監的居處,自有韋家人入住。其他百姓則由韋二叔張羅著,一家一家的安置好。

  忙了兩、三日,各家各戶已經安居,漸漸在李信等人的帶領下,開始熟悉莊田內的各處。

  李瞳在平逢山腳處,找到了好地方,正適合建玻璃窯。於是,韋小葉便吩咐下去,以那裡為中心,劃地五百畝建設京郊工業園。

  八仙鎮的工業園已經成功,大家有了這個經驗,自然效率更高。李義留在南楚府,韋小葉便讓韋二叔負責統籌,吳裡正充為副手。

  

  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