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1章 太監義子高知府
隻是,刑太監當面要銀子之事,也讓韋小葉明白,他隻是給方家、陸家面子,願意放回小孩。但要平息他的火氣,還得掏銀子!
也不怪這傢夥膽子大,宮中太監最高等級,也隻能做到正四品。雖說戶部堂官比他品級高,刑太監卻並不懼怕,隻是不想樹敵而已。
韋小葉可就有些犯愁了,自己是有點銀子,可這太監胃口絕對不小,已經暗示索要萬兩白銀,這真給他可太肉疼了啊!
眼見刑太監笑吟吟的看著自己不說話,韋小葉正準備認栽出銀子,忽然急中生智想起個地方來,「刑公公,您既然監礦,小婦人卻有大禮獻上,還請笑納。」
刑太監看了眼高知府,笑得歡快,「韋孺人實在靈透,咱家不是那愛財之人。隻是天家日常耗費頗大,咱們當下人的,總得替主上分憂不是?」
韋小葉點頭微笑,「刑公公說的極是。小婦人回鄉下過年,無意中卻是發現一座大型的露天褐鐵礦。不知這個可算大禮?」
刑太監聞言驚訝,「本朝有制,民間也可開礦,隻需要上交兩成礦稅即可。韋孺人為何不自己開採?」
韋小葉聽得也驚訝,在她印象中,以為朝廷鹽鐵都是專賣。當下趕緊細問刑太監,這才得知民間也可以開礦,隻是礦稅較重,限制頗多而已。
比如開採冶鍊了一萬斤鐵,需要上交朝廷兩千斤,並且再以官價賣與朝廷四千斤。剩下的四千斤便可自行處置。
隻不過開礦需要用到的礦工較多,韋小葉雖聽刑太監說明,可以自己開採,但還是堅持要獻給朝廷。
刑太監大喜,承諾會將韋小葉獻礦義舉上報內廷,這可是不小的功勞!
對韋小葉而言,之前獻上曲轅犁雖然不錯,但終究隻是門技術。這鐵礦可是實實在在,既能用來打造兵甲,又能售賣到民間取利。
而朝廷開礦哪裡會雇傭人,多是利用罪犯、刑徒開礦,那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哪怕是中、小型鐵礦,涉及的利益也超過十萬兩銀子!
這些銀子在刑太監手中過,他就是貪墨三成,都算他對皇帝忠心了。這就比韋小葉直接給他一萬兩銀子更實在。
談講之間,如星、如月、虎子以及其他被擄掠的孩子,被那些小太監領了出來。
韋小葉將鐵礦的詳細地址寫下交給刑太監後,這才領著八名小孩離開府衙。
高知府看著她的背影,這才眯著眼睛,換了副面孔對刑太監道:「義父,想不到韋孺人竟然獻上座鐵礦給您。孩兒恭喜義父又有大銀子入賬了。」
刑太監撇撇嘴,「這是鐵礦,她不獻給朝廷,難道當真自己僱人開採?這個韋孺人心機不淺,眉宇間隱含煞氣,以後你多與她結些善緣,莫得罪了。」
高知府聽得驚訝不已,「義父,她不過是一介女流……」
刑太監冷笑道:「你看到她手中提的鐵鎚了嗎?我日常監礦,那些刑徒中什麼窮兇極惡之人都有。咱家整日與他們為夥卻沒有半點忌憚。」
「這韋孺人面上恭敬,眼底卻透著殺意。我要不放那幾個童子,怕是她就要提錘打殺了咱家!更為關鍵的是,我始終有種大禍臨頭之感,她走了才消失!」
高知府聽得目瞪口呆,半晌才小心翼翼的開口,「既然這樣,義父為何還要向她討要好處,萬一……」
刑太監搖頭苦笑,「我也是剛才想起她是誰。既然是發明曲轅犁的正主,想必手中銀錢不少。我這麼說,她以為我貪財,便會息了殺心。」
「你啊你,枉你為官十餘載,連這點警惕性都沒有。這女子很是危險,你與她接觸千萬謹慎些。若是得罪到她,說不定半夜來摘走你的腦袋!」
高知府聽得直咧嘴,當即表示聽從他的教誨,實際心中不以為然,「這韋孺人一說一笑,溫和大方,哪有義父說得這麼誇張,她又不是刺客。」
刑太監想了想,便對高知府鄭重的吩咐道:「過幾日你徵發府縣囚徒八百交付鐵官,按韋孺人所留位置前去開採。若果是大礦,咱家要拿出兩成予她。」
高知府有些不敢相信,「義父,何必如此?這麼多銀子……」
刑太監搖搖頭,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嘆息,「糊塗!到了你我這個品級,再進一步已經艱難,能保住眼前的富貴便是上上。萬萬不可隨意得罪人。」
「花幾萬兩銀子與人結下善緣,必要時就可能多條命。何況,這鐵礦本就是人家發現的,萬歲爺都會獎賞她,咱家可不能小氣了。」
刑太監見他哼哈答應,也明白這個義子年紀不小,也有自己的老主意,便再嘆了口氣,「你那夫人出自王府,見識尚可,就是脾性有些粗疏,你多拘束些。」
「雖說千裡當官隻為財,但是有些銀子可以收,有些銀子是萬萬不能收的。有些人她可以隨意踐踏,有些人是萬萬不能得罪……」
高知府被他啰嗦的頭都大了,又不敢反駁,隻得點頭哈腰聽訓。恍惚中,他不由得想起一些舊事。
高知府本名高守梓,進士出身,分到要缺縣任縣令。他原也是熱皿青年,本想主政一方為民作主,將治下理得政通人和。
然而,現實是殘酷的。五年下來,高守梓便被本地鄉紳治服,隻能和光同塵,安心的拿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銀子。
隻是這樣的躺平,每次吏部大計考核最多隻能混個中等。
轉機出現在高守梓任滿,轉調到別縣。那裡恰好是刑太監老家,因刑氏族人侵田一案,他按刑太監意思從中使了手段,這才攀附上了高枝。
高守梓也是做得出來,身為正途進士出身,竟甘願拜刑太監為父。
刑太監見他這麼上道,欣然收下這個義子。
他又利用自己的人情關係,提攜高守梓,使他由小小七品縣令,一路升為州同、通政司知事、府通判、府同知。
高守梓做到府同這個位置,基本已經到頭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