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休夫帶兩娃,她靠種田風生水起

第491章 江南道試行新政

  果然,年後大朝會,神武皇帝銳意鼎革天下,道道詔書、敕令、敕牒、禦批、堂貼通傳江南道試行新政。

  不出半年,諸道三百六十五州府也得了消息。一時間天下震驚,都知新皇欲行新政。

  南楚府,宏武縣。

  縣衙照壁內貼著新任知縣老爺的委任令、家狀等信息。

  前任莊縣令年老,早在楚王造反時便偷偷懸印歸鄉。陸瑾瑜任江南節度使之時,也因沒有合適文官安排,宏武三年沒有縣令上任!

  好在年初吏部在太學中考核後,選了一名才氣不凡的太學生蓋閣,派到宏武接任縣令。

  不過,照壁在縣衙內,蓋縣令上任的事隻有內部官吏知曉。

  縣衙大門外。左側是張貼榜文、告示之所,名喚申明亭。右側同樣如此,隻是用於推賢揚善,因此稱為旌善亭。

  尋常百姓的消息渠道,主要是口耳相傳。村老、裡正、鄉紳等大多識字,村民了解朝廷政令,隻能通過他們打聽到。

  而這些鄉裡賢達則經常來往鄉村、縣城之間。隻要到了縣城,他們便習慣性的去縣衙大門外,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事。

  一來這是職責所在,二來各人也享受被鄉民奉承、敬畏的榮光。

  除了他們,縣城中的商販、匠人、甚至並不識字的縣民,聽聞有新告示也會聚攏而來。

  像往常一樣那些老童生、老秀才讀告示、榜文,眾人在旁靜聽,等著前方讀完內容,大傢夥兒議論幾句也就散了。

  然而,今日卻是大大不同。

  告示竟然足有九份!前方宣讀的於老爺越讀越是心驚,周圍聽的眾人也是越聽越是駭然!

  於老爺是本縣草湘村人,他族中有一千八百畝良田、五百畝山地,是附近村鎮中有名的鄉紳老爺。

  雖然和縣城的富戶比不算什麼,但於老爺家每年收入二、三千兩銀子不在話下,他不僅供族中十八名子弟科舉,自己還經常來縣城酒樓享受美食。

  家中妻妾三房,更有四個通房丫鬟,家僕數十戶。小日子可不要太美嘍!

  這一切,隻因他當初中過舉,做過幾任縣丞、典史、牧監丞、州博士這些八、九品小官吏。

  雖然在官場上沒混出多大名堂,卻架不住於老爺在本縣經營數十年,手中的良田、山林、商鋪子都是在任上,利用種種人情、職務之便搞來。

  朝廷要清丈土地?

  朝廷要取消丁稅,按土地多寡收田賦?

  那自己名下近兩千畝上好水澆地,全部要交稅了?

  於老爺隻感覺心中憋悶不已,肚中大罵朝廷,「這些狗屁朝臣又出了陰損主意,與民爭利!」

  然而,再往下讀,於老爺感覺肺子都要氣炸了!

  朝廷讓地方富戶捐錢捐糧興修水利、購買農具?憑什麼?這是從老子兜裡搶銀子!我呸!

  朝廷詔命地方賦稅今後由地方銀行,統一負責審計和徵收?呃,以前打點好的縣衙官吏、差役隻是配合宣傳,豈不是用處不大了?

  哼,倒要看看他們有沒有本事征!

  朝廷新頒布官吏考成?立限考事、以事責人!

  於老爺心中大驚,也有些慶幸。若是在他任事時,朝廷來這麼一手,他當初的日子可就難過了。

  普通百姓不理解,於老爺可是做過基層官員,自然明白這考成之法影響有多大。

  以前的京察六年一次,地方三年一次。而官員的任期也是三年一任。等於說任滿才會有上官走個形式考察政績。

  隻要心思活泛點,手頭活泛點,往往就混了過去。哪怕實在不行,也不過是同級平調,換個地方繼續斂財任事。

  欺上瞞下,偽報虛報,那是平常之事,畢竟大傢夥兒都這麼幹,法不責眾!

  這個考成法一出就慘了。所有官員任內之責,都要限定期限,每月呈文上行備察。

  以前一樁命案懸個十年八年未破,也沒人監督。現在可不行了,任內不破影響政績便會降職。

  其他徵稅納糧、教化百姓、勸民農桑、災荒賑濟、興學科舉等事都有嚴格責任劃分,嚴重的直接罷官問罪!

  今後的官老爺,怕是要戰戰兢兢,雷厲風行,勤勉任事起來了,否則任期未滿便會被治罪!

  如此嚴苛官員哪裡夠用?每年縣上錄取的秀才不過數十人,而舉人就更少了,全國才錄取數百人而已!

  咦?新設蒙學?增設鄉學?整頓縣學?舉辦州學?這得花多少銀子?

  府學分科考試錄取學生?四年畢業後,擇優授官!有殊才者經府學推薦,可參加京中諸學考試?

  這——以後官員選拔難道不用科舉取士了?

  呃,科舉並未取消,隻是有了糊名、封院的變動。

  於老爺越看越是吃驚。微一琢磨卻是驚中生喜。這不是意味著於氏子弟與其他世家子弟同場科舉,有了公平比試的機會?

  糊名啊!考生答卷由筆帖式謄寫一份,主考官根本無法從名字、書法等處分辨考生是誰!

  這樣一來,科舉名次將無法事先內定!

  我的老天!那以後寒門出身的讀書人,能考取功名做官的不是會越來越多?而且為官之時,隻問考成不論人情,豈不是有機會升遷?

  於家子弟要是爭氣,說不定以後出個宰相!那……

  呃,這新政倒也——倒也不全是壞處!隻是,那些壟斷高位的世家能答應?這江南道才經楚王之亂,不會再亂起來吧?

  哦,不會。江南道已經沒有世家了!

  雖然攤丁入畝、農田水利、銀行合稅等策,會讓自家有不少的損失。但是,若族中子弟爭氣,於氏有機會晉陞為大世家!

  於老爺越想越是激動,下意識的就停止了繼續宣讀告示。

  直到周圍有人提醒,他才按下情緒繼續讀了起來,「茲有本縣徭役之事,自今而後,不論士庶貴賤,皆須一體遵行,無得規避。」

  「然念及百姓生計各有異同,或有難以親身赴役者,特開便門:凡願納銀以免役者,聽其自便。所納銀兩,由本縣統一收納,用以雇傭他人代役。」

  

  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